機器人“主刀”的手術,會是什麼樣?
  浙大一院昨在省內開展首例機器人手術,這意味著我省外科手術跨入“機器人時代”
  □通訊員 陳旭東 王蕊 宋黎勝
  本報記者 黃淼君/文
  通訊員 趙中帥/攝
  掃地機器人、下棋機器人……機器人已經不再是科幻作品中的人物了,正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幫我們分擔許多事情。這不,昨天,浙大一院在省內開展了首例機器人手術,幫一名六旬大媽切除了胰腺腫瘤。
  記者瞭解到,浙江省人民醫院也將於本月開展機器人手術,這意味著我省外科手術將跨入“機器人時代”。
  這台機器人價值千萬元,“十八般武藝”皆通
  昨天上午,浙大一院院長、中國工程院院士鄭樹森沒有在手術臺上埋頭苦幹,而是在手術室內的另一端,手握操縱桿,指揮手術台邊的機器人給年屆六旬的一名女性患者,做胰腺腫瘤的切除手術。
  該患者兩周前在體檢時發現胰腺有問題,隨後到浙大一院確診為胰腺腫瘤。如果按照常規手術,需要打開並深入腹腔進行腫瘤切除,同時為了查明是否有淋巴轉移,還需要將相關臟器一一翻開仔細查看。整個過程,不但患者要在腹部上留下至少30公分的傷口,後續恢復的時間也會比較長,對於動手術的醫生來說,工作量也非常大。
  不過,鄭院長昨天率先在省內開展的這台機器人手術,剋服了傳統手術的局限。
  記者昨天通過和手術室內連接的攝像頭,看到了整個手術過程。
  所謂的機器人,並不是大家在科幻電影里看到的那些像人一樣的機器人,而是一個裝有機械臂的機器,這些機械臂就負責代替人手,幫助給患者切除腫瘤。主刀的鄭院長坐在遠離手術台的另一端,通過操作臺上的幾個按鈕,操作機械臂動手術。
  不要小看這些機械臂,價值一千多萬元人民幣,其功能可以說是十八般武藝皆通。比如可以根據手術需求,在機械臂上安裝手術刀、剪刀、鑷子、縫線的持針器等,原本由外科醫生操作的切割、電燒、打結等動作,都可以由機械手來完成。
  除了十八般武藝,機器人還有兩大特點超越了人體極限:可以將患者體內的臟器放大20倍並3D立體呈現在醫生面前,在人手無法到達的狹窄解剖區域機械臂不但可以進入,它的“手指”還可以360度旋轉,比人的雙手更靈活。
  這個機器人有一個有趣的名字,叫“達芬奇”機器人。鄭院長介紹,和傳統外科手術相比,機器人手術更精準。
  機器人手術將大大改變我們的未來
  昨天中午11點,結束手術的鄭院長走出手術室,接受媒體採訪的時候,精力充沛:“感覺比以前的手術輕鬆多了,因為整個過程我都可以坐著,在一些疑難手術上,機器人手術的優勢會更明顯。”
  鄭院長總結了機器人手術給醫生將帶來的幾個變革,這些變革也將改變我們的生活。
  機器人手術改變了手術模式。傳統手術是主刀醫生加上輔助的副手,而機器人的參與,因為無所不能的機械手,輔助醫生就可以減少,進而節約醫療資源,而且主刀醫生的想法更容易貫徹。
  機器人將大大延長“名刀”們的服務年限。培養一名醫生需要較長周期,一名熟練的外科醫生,特別是有“一把刀”之稱的外科醫生,更是各大醫院的寶貝,但是外科醫生一大瓶頸就是年紀。“達芬奇”機器人的出現,將醫生也從手術台邊解放出來,可以坐著做手術,對體力的要求大大降低,可以延長外科醫生的服務年限。
  機器人還可以讓我們享受遠程手術。最近幾年,為了讓邊遠地區的患者能夠享受到優質醫療資源,大多省級醫院和基層醫院開通了遠程會診,名專家通過網絡對遠在千里之外的患者做視頻會診。而“達芬奇”機器人的手術,可以通過網絡傳遞的信號,將主刀醫生的意圖傳遞到千里之外。事實上,早在2001年9月,美國紐約的外科醫生就通過電視屏幕操縱遠在7000公里以外的機器人,為一名68歲的患者成功進行了膽囊切除術。
  “只要網絡信號夠好,遠程手術完全可以實現。”鄭院長還暢想起未來給印尼、美國等地患者做手術的情景。
  據瞭解,“達芬奇”手術機器人於2000年開始投入臨床應用,它不僅可以切除胰腺腫瘤,還可以廣泛運用於普外科、泌尿外科、心血管外科、胸外科、婦科、五官科和小兒科等進行微創手術。
  我國於2006年由北京解放軍總醫院率先引入該手術。目前,我省有兩家醫院獲批有資格開展達芬奇手術,分別是浙大一院和浙江省人民醫院,浙江省人民醫院也將於本月開展機器人手術。
  (原標題:機器人“主刀”的手術,會是什麼樣?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jtkbexjozyiv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